本文節錄自珍貴本太極拳研究 唐豪 顧留馨/著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
本文節錄自珍貴本太極拳研究 唐豪 顧留馨/著
運動離不開肌肉,骨骼和關節的活動,動作的協調是由中樞神經統一指揮的。
太極拳還包括了”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暢通經絡鍛鍊方法,由於源動腰脊,纏繞圓轉的螺旋勁運動,達於四梢,全身內外各部位的協調動作極為細緻,成為內外統一性、整體性的運動方法,因此其鍛鍊內容更為豐富有趣。
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是歷代太極拳家根據實踐經驗和集中群眾智慧,而累積起來的一些外型和內動的要求。這一部分是作者根據本身長期鍛鍊的經驗和體會,並參考眾說,加以歸納而寫成的。應該指出,太極拳由當初偏重於技擊,所以要求也多從技擊上著想,也極合乎人體生理規律,因此,增強體質和療病保健作用也很高,值得我們認真地、細心地學習和鑽研。
太極拳雖有”不在形式,在氣勢,不在外面,在內中”和”重意不重形”的說法,但這是指功夫較深,動作定型鞏固了,不再需要分心再姿勢和動作上面,而只須從”始而意動,既而懂勁”的內動來帶動外形,以致內外相合後,僅從神氣上專一鍛鍊而說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應該先重形後重意,必須力求姿勢正確,並在連貫複雜的動作中處處保持正確的姿勢,先求”形似”,然後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切不可躐等以求。正像練毛筆字一樣,應該先從正楷上下功夫,橫豎撇捺,筆筆不苟,長短闊狹,間架端莊,方可避免歪斜倒塌之病。外型端正了,然後講究運筆的逆入平出收筆藏鋒,凝散收斂,立骨出神,使內有雄勁之氣,外有端麗之姿;然後再學行書和草書,用功日久,方能隨意揮灑,自成法度。
練拳裡面,都有一定規矩,初學注意規矩,看似進度不快,實際上動作練的正確,其基礎築的穩固,有利於逐步的提升。正如上述,姿勢經過了不斷的檢查和修正,在整體動作中形成了動力定型,並符合了內動的要求之後,外之所形,莫非內之所發,能夠”明規矩而守規矩”再向”自動化”、”神似”方面發展,這樣才能夠”脫規矩而合規矩”,達到所謂”神化”的境界。各部位姿勢的要求都符合太極拳”柔中寓剛”的特點,適應太極拳由”鬆柔入手,化剛為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的鍛鍊步驟。
太極拳,顧名思義,是包含陰陽對立面的統一體。
陰陽指的是開合、虛實、呼吸、順逆、剛柔、輕沉、快慢、曲直、抑揚、化打、走黏等等,都是由內及外,以外引內的。因此,表現在姿勢上也處處是矛盾對立統一,彼此互相矛盾,而又相互聯繫,互相制約,互相轉化。某一部位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到其他部位,相反的某一部位姿勢正確,則也可以帶動另一部位姿勢逐漸趨於正確。因此,初學時可以有重點地專心糾正一部分姿勢,逐漸克服缺點,以免顧此失彼,達不到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