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與做人

本文轉載自網路

立定腳跟豎起脊
拓開眼界放平心

這副對聯原為“立定腳跟撐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出自清代文學家梁章鉅的《楹聯叢話》。當代太極名家、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喬松茂很喜歡這副對聯,拿去請恩

師李錦藩為他書寫。李公書寫時,將上聯的“撐”字改為“豎”,將下聯的“展”字改為“拓”。一字之改,神韻大不相同。“撐起脊”是被動的撐架,勉強的支撐;“豎起脊”則是主動的豎立,是剛正之氣的自我體現。“展開眼界”是講將眼界放寬放遠,意思挺好,但較平淡;“拓開眼界”則不僅包含了將眼界放寬放遠之意,而且還蘊含了開拓進取之精神。

太極拳家們喜歡這副對聯是有其特殊理由的。從太極拳技的角度看,這副對聯包含了四個方面極為重要的練習要領。“立定腳跟”,是講步型步法,強調重心要穩。太極拳法講虛實,講松緊,其實質都是為了“穩”。“豎起脊”,是講身法,強調立身中正。古拳譜中要求做到“立如平准”,身體不可隨意前俯後仰、左右歪斜。“開拓眼界”說的是眼法。眼是神之所在,練拳要頭容端正,眼隨勢走,發勁時要打哪兒看哪兒,忌低頭垂眼甚至閉眼。“放平心”講的是心法。太極拳既是武術,又是氣功,是內外兼修的健身方法,習練時要求神斂意靜、心平氣和,這是練好太極拳的大前提,從預備動作開始,就要先把心平靜下來。

由此想到練拳與做人同理,首忌輕浮,重一個“穩”字,立場要穩定,言行要穩重;又忌歪邪,要行正道,挺直脊梁,剛正不阿;再忌目光短小,宜心胸開闊,眼光遠大;更忌心態失衡,當求一顆善良、平和的心。這副對聯,把練拳的要領與做人的准則結合得天衣無縫。若把拳理拳法之要求運用於日常的人格品性修養,修煉出一顆不圖名利的平常心、豁達大度的寬容心、無煩無憂的輕松心和積極健康的樂觀心,有了這樣一種好心態,就會笑對人生了。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1/10 新開課聯絡 – 週日基礎班 – 十九式

IMAG0158教學時間/地點
對象 : 不限年齡層(可隨到隨學)
時間 : 週日基礎班 08:30-10:00
地點 : 新北市板橋和平公園市民活動中心 (重慶路355號2樓)
本期課程 : 十九式.纏絲功
2016週日基礎班1

入門基礎班內容 : 陳氏太極介紹、纏絲功、運動規律、觀念講解、套路練習
學費 : 一期 (12堂課) 收費4500,視狀況約三~四個月,平均一個月為1500
夫妻及直系血親同時報名第二位可享優惠折扣,一期(12堂課)收費3000元

報名方式:
電話 : 0926-911-001 謝教練
E-mail: chentaiji001@gmail.com
LINE : Chen-taiji
或於開課當天直接現場報名

乾淨舒適而優良的上課環境
( 舒適明亮寬敞的空間 , 電扇、飲水機、廁所皆具備 )

Jpeg
29837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深蹲與太極拳站樁

%e8%88%87%e5%b8%ab%e7%88%b6%e8%a8%8e%e8%ab%96%e7%ab%99%e6%a8%81

2015/11/27 謝尚軒

前一陣子上課的時候突然有位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站樁跟深蹲在意思上是不是一樣的?”
雖然個人並不是健身(美)運動專業
但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所以特別找了些資料比對研究了一下~

其實站樁跟深蹲從訓練目的、訓練方式到訓練效果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就特點來做說明跟比對~

深蹲是種多關節的運動,相對來說較具有危險性或是有風險的動作(尤其是有負重時),有著動作或訓練之王的稱號。
而”站樁”是太極拳中最簡單的動作,是預備式的加強,也是最基礎和重要的動作。

深蹲主要是針對身體肌群做鍛鍊。(不單是對於腿腳的肌肉而已,核心肌群也會訓練到)
其種類頗多至少二三十種以上。
除了網路上大多數人教學的徒手深蹲以外,較專業的還有負重深蹲(使用槓鈴…等器具),可以鍛練到大腿、小腿、臀部跟核心。
練習深蹲的高強度可以鍛練到最大肌群的肌肉
所以不管你本身主要是做什麼樣的運動
練習深蹲幾乎都可以幫助你在主要運動方面表現的更好。
以健美的角度來說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運動之一。
對於體態的部分來說也有很好的幫助。
深蹲程度基本上就是蹲到跟膝蓋平行,除非你的柔軟度夠又想要加強訓練,才會用全蹲,蹲下去時大腿跟地面保持水平,如果想蹲下去一點也可以,但記得保持姿勢的穩定。
另外專業的深蹲(例如:槓鈴深蹲)必需要有防護的裝備:重量訓練鞋、護腰皮帶、護膝帶,必要時(大重量的深蹲時)必須要有2~4位”捕手”輔助
深蹲式循環性的(例如動作20秒後休息10秒)

站樁是太極拳對於心、意、氣、形的鍛鍊方法。
亦是內家拳必修功法。
站樁是對於內涵及鬆靜的探索,外形安靜沉緩,寂然不動。
而內固精神調和不斷的調心、調意、調氣、調身。
感覺自己身體的鬆落、重心的調整(平衡覺)、姿勢的中正(肌耐力、心靜)、氣血的流動及充盈
內在小宇宙不斷的在調整,進而能達到內外相合心靜平衡。
練習樁功日久,下盤變得沉穩有勁,周身內勁隨之增加丹田氣也容易感到充盈飽滿精氣神足。
以動作上來說站樁分為高樁、中樁、低樁。
動作要領:
雙腿分開約一肩寬(低樁兩腳寬於肩膀),雙腳踏實,屈膝下蹲。
重心在兩腿之間,兩手抬起與肩平,鬆肩沉肘,手心相對,兩眼輕閉。
唇輕閉,齒輕合,舌頭微頂上顎,耳聽背後,以達到重心、內氣、精神的平衡~
不分練習時間及地點,只要心靜有一立足之地,到處皆可練習。
時間以不超過二十分鐘為宜(依照習練者自身身體狀況調整~)。

最後如同我一貫的觀念,太極拳的練習(或各種運動)。
每個人多少會有誤差的存在,會因為熟練度或是身體精神狀況而有差別。
而每天練習的意義就在於以不會造成身體受傷的情況下提高身體的素質以及縮小動作上的誤差。

而深蹲及站樁對於初學者還不清楚了解的時候來說自然容易將兩者聯想在一起。
兩者雖然目的方法及效果並不太一樣,但並不代表不能同時練習。
我想在站樁初期能同時搭配深蹲練習的話,對於本身腰腿力量的加強也是很好的。

但身體對於肌肉所使用的方法及姿勢是會有記憶性的。
由於站樁練的定、靜、鬆、沉,與深蹲所追求的方向並不相同。
所以腰腿力量足夠後,最好能讓身體清楚的區別站樁及深蹲動作上的習慣。
再往自己所追求的方向努力。

P.S. 各種運動或是拳法各有其妙趣,所以此文不是在做好與不好的比較
純粹針對特性及區別做討論。若有錯誤也請不吝指導

文中各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陳氏太極拳 陳小旺大師 著
陳氏太極拳基礎入門 陳炳 著
陳家溝太極拳學校 – 太極理法
最新健美運動詳解 黃阿文 著
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youtube)
一休運動心得分享
美樂蒂的運動日記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停課通知 – 11/29

各位同學:
本週日(11/29 )周日基礎班因故停課一次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氏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 上肢

手部
(一)肩、肘
練太極要松肩沉肘。
肩肘相連,能鬆肩自然能沉肘;能沉肘,自然能鬆肩。
故練習時應經常注意兩肩關節的鬆活,有意識的向外引伸,把肩關節的勁自然地逐漸拉開放鬆,使兩肘下沉,這樣運動起來就沒有絲毫阻礙。

(二)手
引勁落空、避實擊虛,手是第一道防線。
太極拳練到高深程度時,周身無處不是拳,挨著何處何處擊,但仍以手最為靈便。
故說”出手不見手,見手不能走。”
主要手型分為掌、拳、勾。

掌:又稱為瓦掌。
指肚微微向後張,勞宮穴要虛,虎口要圓。
每個手指與身體的其他部位都有一定的關係,如拇指與胳膊和前胸、食指與前肋、中指與腋下的肋部、勞宮穴與中心、無名指與後肋、小指與後腰(即命門一側)、虎口與腋窩…等。
如虎口夾住,用了僵勁,腋窩就有反應,也像夾住一樣(即影響肩關節放鬆);虎口用力張開,腋窩就像架起來一樣。
虎口自然張圓有利於鬆肩。
練習時出掌要自然,手指要舒展。

拳:要求四指綣曲,拇指扣其上面,不要太用力,但觸物時要握緊。

勾手:五指自然捉攏,不可用力,腕微曲。
手與肩、肘,同足、膝、髖要求一樣都須完整一致。
運動時如果手引伸過度,容易把臂拉直,不符合鬆肩沉肘的要領。
而過分的沉肘,忽略了手的引伸,則易造成臂過於彎曲的毛病。
練習時,在不破壞鬆肩沉軸的原則下,宜使臂部保持一定的弧度,手儘量舒展引伸,做到動作圓滿順隨,輕而不浮、沉而不僵、靈活自然。

在手的動作要領上,拳論中還有”手領神隨,身法步穩”之說。
太極拳注重意識引導動作,這是一個特點。
武術中不論什麼拳術,都包含技擊的方法,應用時因人變化,避實擊虛,整練零用。
實際應用不是依照套路的形式出現,而是通過這種方法,提高身體素質,使身手內外各個部位,在各個角度都能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熟練技擊方法。

節錄於陳小旺大師著世傳陳氏太極拳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停課通知 – 11/1

各位同學:
本週日(11/1)周日基礎班因故停課一次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氏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 腿部

圖片1
拳論中講的
“其根在腳,發於腿”
“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
都是指步法進退、發勁的根源在於腿部。腿部姿勢不當,往往會影響上體的動作。
所以拳論中說
“有不得機不得勢之處,身便散亂,其病當由腰腿求之”
這說明上體姿勢的毛病,多數與腿有關,腿部虛實不明,則變換不靈。
所以,練拳練拳要時時注意下肢的姿勢和步法。

無論哪種步法,都要注意分清虛實和進退步的變換。
這主要取決於髖、膝、踝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有一處姿勢不當,就不利於虛實的變換和重心的穩定。

髖關節要鬆。上身轉體靈活、下身提腿落腳輕靈,才能稱為”髖關節鬆”。
練習時可根據動作方向,注意將髖關節微向後收縮,以助身體的中正。
同時,放鬆腹部有利於氣沉丹田。

對於膝關節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實腿的膝蓋不超過腳尖,腓腸肌(小腿肚)不超過腳跟,屈膝時配合”鬆髖”,達到膝關節靈而不僵。
例如,弓步的前腿為實,後腿為虛。
實腿彎曲的膝蓋不能超過足尖,超過則影響髖部的放鬆和關節的靈活。
虛腿伸直則膝窩(委中穴)莫軟,後髖部鬆沉,使膝部留有餘地,便於靈活轉換。
屈膝與鬆髖的配合,和鬆肩沉肘ㄧ樣,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踝關節受生理條件所限,他沒有膝、髖關節活動幅度大。
練習時,要按運動的方向順隨膝、髖關節做支撐旋轉、上翹、下垂、裡扣、外撇等動作。
保持自然放鬆的靈活狀態,否則就不能達到”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的要求,影響全身的協調配合。

 

節錄於陳小旺大師著世傳陳氏太極拳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氏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 軀幹部

FB_IMG_1442101665757
(一)胸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含胸”,如果胸部挺起,則心氣不易下降,橫氣填胸,丹田空空,身體上重下輕,下盤不穩。
但若兩肩前扣,形成弓背聳肩的不良姿勢,同樣影響行氣和動作的優美,並會壓迫胸腔,影響呼吸。

怎麼樣做好”含胸”呢?首先應保持脊柱自然直立,頭頸豎直,兩肩下沉,兩肘下垂,胸背肌肉要隨著兩臂的伸展
動作儘量的舒展開,做到自然鬆弛;將胸微向內含,做到既不呆滯,又不勉強。含胸的同時要配合”塌腰”。
含胸不塌腰易形成弓背,塌腰不含胸易往外挺胸,所以兩者必須兼顧。

(二)腰
練習太極拳,腰脊尤其重要。
拳論中說
“腰如車軸,氣如車輪,用力在腕,機關在腰”
“腰脊為第一主宰”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
這都是說腰脊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起著主宰的作用。

“塌腰”是對腰部的具體要求。
腰部要有意識的下垂,但不可以用力,不能使腰部肌肉緊張而影響轉換的靈活性,要按照脊柱的生理曲線自然下塌。
這裡還需要注意,含胸塌腰都是向下鬆沉,頭頂要保持虛領起,使脊柱有上下對拉之意。
脊柱是貫串整個軀幹的中軸,起著維持身體姿勢的作用。

(三)臀、襠
練習太極拳時要適當地垂臀和歛臀,就是說,臀部不要外凸。
不然易造成腰部前挺和胸部突出的現象,使胸肌緊張而影響呼吸的自然調節和周身動作的完整性。
因此,必須使臀部下垂、臀肌微微收斂,以保證軀幹的正確姿勢。

練太極時對襠部的要求更為嚴格,襠要”吊”或”裹”。
有人把提頂和襠聯繫起來,稱為”提頂吊襠”,就是有意識使肛門肌肉向內收斂,但不可用力,並要與垂臀相聯繫。
垂臀,則骶骨和脊柱形成直線,以利周身動作的完整性。他和”提頂”的要求一樣,靠意念的支配,而不是用拙力。
練拳時要求開襠、圓襠,在鬆、圓中使身法轉換靈活。
拳論中說的”開襠貴圓,使來脈虛靈”就是這個意思。

節錄於陳小旺大師著世傳陳氏太極拳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停課通知 – 10/11

各位同學:
本週日(10/11)為雙十節連續假期,周日基礎班停課一次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小旺大師七十華誕陳家溝太極廣場上演千人太極

祝師傅陳小旺大師七十華誕,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網站照片連結 : 陳小旺大師七十華誕陳家溝太極廣場上演千人太極

12132486_10153704808952238_5234529875464305340_o

 

 

12096397_10207945360531634_4270237944011319076_n12066038_10153704808947238_371826820927836722_n (1)
10734136_10153704809467238_2353394915292023341_n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