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外丹功對於成年人自律神經活性的效應

本文節錄自 國立陽明大學 傳統醫藥研究所 郭正典教授指導 呂萬安先生博士論文(2004)

image01

 

許多臨床研究已發現老化與疾病狀態均會導致副交感神經活性下降的情形, 且下降的程度與其疾病嚴重度或預後有關,
心率的快慢受竇房結節律細胞的基本發電頻率和自律神經系統的調控這兩個 主要因素影響。竇房結節律細胞的基本發電頻率是固定的,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改 變,而自律神經系統的活性則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以因應身體的需要。竇房結放 電頻率因自律神經系統的調控而表現出的變異度即為心率變異度。

在太極拳的研究方面,我們邀請二十名打太極拳及二十名對照組參與本研 究,我們比較兩組參與者心率變異度、血流動力學及肺功能的差異,以及太極拳 運動後心率變異度的變化情形。結果顯示太極拳組運動前的總功率、極低頻功率、 低頻功率、低頻功率比及低高頻功率比都顯著地大於對照組,而心跳速率、收縮 壓及舒張壓則沒有差異。太極拳組在太極拳運動後,高頻功率比從運動前的 22.8 ±14.6 nu 上升到運動後 30 分鐘的 28.2 ±16.1 nu,運動後 60 分鐘又持續又上升到 30.6 ±18.4 nu。相反的,低高頻功率比則由運動前的 2.5 ±2.4 下降到運動後 30 分鐘的 1.8 ±1.4 ,以及運動後 60 分鐘的 2.2 ±2.9。心跳速率、收縮壓、 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及脈壓於運動後都顯著地下降。這些數據顯示太極拳的短期效應是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並使得交感神經的活性下降,故太極拳值得被推荐給中老年人,作為一種健身運動。

進一步比較太極拳和外丹功的效應。有三十名的太極拳組、三十名的外 丹功組及三十名的對照組參與本研究,比較三組心率變異度、血流動力學及肺功 能的差異,我們發現未運動之前,太極拳組的預期用力肺活量顯著地大於外丹功 組,兩組的低頻功率比與低高頻功率比都顯著地大於對照組。兩組人在運動之後, 高頻功率比都顯著地上升,而極低頻功率比與低高頻功率比則顯著地下降。此外, 兩組人的心跳速率、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及脈壓,於運動後都顯著地下 降,但是太極拳運動後 30 分鐘與 60 分鐘的收縮壓及平均動脈壓都比外丹功組來 得低,且有統計上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太極拳與外丹功在自律神經活性的調控 上是不相上下的,而太極拳的降血壓作用以及增加肺活量的功能則優於外丹功。

太極拳與外丹功的短期效應都是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上升,且使交感神經的活性下降。太極拳與外丹功的長期效應都是使交感神經的活性上升,且不影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可見太極拳與外丹功在自律神經的活性是不相上下的。雖然太 極拳降血壓的作用以及增加肺活量的功能似乎優於外丹功,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 示這兩種運動都具有抗老化與促進健康的效應,值得推荐給中老年人作為養生的運動。

太極拳運動具有五個特點:1.神舒體靜:打太極拳時,要心神安靜,精神內斂,不胡思亂想,不意馬心猿,要使大腦逐漸安靜下來,使之獲得充分休息,動 作要慢要勻,調整呼吸至深、長、慢、勻,所以呼吸量增大,血液循環加速,使全身獲得充足的氧氣,以提升全身系統的機能,使全身各器官系統獲得最佳協調; 2.柔和緩慢:太極拳與其他拳術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用意不用力」,最忌肌肉緊張, 全身關節應該鬆開,一切動作以柔和為主,宜慢而勻,圓而整,輕靈活潑,所以 主張「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3.全身運動:太極拳一開頭便說:「一舉動週身 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是知太極拳運動是整體運動,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全身運動 的,所以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才對;4.呼吸自然:太極拳是 一種武術,其編排結構,係從姿勢銜接,攻防意識而出發,並非以動作配合呼吸 而編成;所以不可勉強使動作與呼吸配合,應讓呼吸自然和動作協調節奏就可以 了;5.圓形運動:太極拳的動作每呈圓形,沒有直來直往的。不管是手或足,都是 圓形或弧形的動作,因為人或其性格體質不同,可能是大圓,可以是小圓,可能 是半圓,可能是橢圓,無論從太極拳的環環相繞言,或從生理衛生或技擊方面說, 圓運動最適合人身關節圓形的構造,合乎力學的原理,根據全世界有關太極拳的科學文獻,太極拳可以增進身體的平衡能力、減少跌 倒的機會、降低血壓及血脂肪、對於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可 改善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等。此外,太極拳還可以降低焦慮、緊張、憂鬱和情緒 障礙,對心理健康也有幫助。

太極拳對中老年人自律神 經活性的效應
已知副交感神經活性在下列各種生理及病理情況會下降:如老化、急性 心肌梗塞、糖尿病、慢性腎衰竭以及充血性心臟疾病。心臟副 交感神經的功能,可經由心率變異度分析或壓力反射敏感性加以評估,故副交感 神經活性被認為與疾病癒後診斷有關係。因為缺乏副交感神經活性明顯回復 的診斷法,許多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的方法,對於那些飽受副交感神經活性 下降的病人,具有優勢的好處。有些藥物已經被證明對於正常人、急性心肌梗塞 的病人或是充血性心臟的病人,有增加其副交感神經活性的功能。

但無論如何,藥物仍然有許多的問題,譬如安全性、耐受性的顧慮,因此較為安全、 彈性以及較少副作用的生理性方法便受為歡迎。在許多可能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 的生理性方法當中,右側臥已經被證明對於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以及急性心肌梗 塞的病人,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除了右側臥外,是否有其他生理性 方法可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

手掌的反覆打開臥緊動作是一種生理性運動,且已經被證明可以提升副交感 神經的活性。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應該是有氧的、能夠增強肌肉力以及柔軟 度的訓練。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作心臟復健的過程中,低度及重度的運動 訓練可以改善功能肺容積以及心肺的功能指數,尤其是在運動訓練前三個月期間 。對於老年人而言,有一些東方的運動特別受到重視,這是因為它們較被易 接受、經濟,並且比較適合推廣於社區當中。

太極拳是一種傳統的養生運動,能夠減緩有氧能力的衰退。太極拳訓練 已被證實對心肺功能、平衡能力與肌肉強度有幫助。研究證明, 作過心臟導管手術後且低危險因子的病人,經過為期一年有計畫的太極拳訓練之 後,確實能夠增強這些人的心肺功能。有一篇研究指出,太極拳能夠降低壓 力、焦慮以及情勢障礙。全世界有超過一億的人在打太極拳,研究太極 拳的生理效應,應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心率變異度的頻譜分析方法,來檢驗太極拳對中 老年人自律神經活性的效應。

2.3.1 太極拳與對照組基本生理特性的比較
太極拳組與對照組各有二十名受測者參與本研究,其中太極拳組平均打拳 1.9
±1.0 年,每週練拳 3 次,每次練拳至少 1 小時以上,表 2.1 為太極拳與對照組基 本生理特性的比較。兩組人除了拳齡有統計上的差異之外,其他在年齡、性別、 體重、身高、BMI 指數、心跳速率、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氣一秒量、用力呼氣一 秒量與用力肺活量比值皆無統計上差異。太極拳齡與心率變異度各項指標值之間 沒有線性相關。太極拳組二十名受測者中,男性 11 名,女性 9 名,男女在心率變 異度各項指標值之間沒有統計上差異。

2.3.2 太極拳運動前後血流動力學及心率變異度的變化
表 2.2 後三項為太極拳組運動前後血流動力學及心率變異度的變化。打完太 極拳運動後心跳速率、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與脈壓,全部都逐漸下降。 在心率變異度頻域指標的部分,高頻功率比從運動前的 22.8 ±14.6 nu 上升到運動
後 30 分鐘的 28.2±16.1 nu,接著又持續上升到運動後 60 分鐘的 30.6±18.4 nu,
並具有統計學意義。相反的,低高頻功率比從運動前的 2.5±2.4 下降到運動後 30
分鐘的 1.8±1.4,接著又上升到運動後 60 分鐘的接著又 2.2±2.9,並且具有統計 學意義。

2.3.3 太極拳運動後對血流動力學及心率變異度變化的百分比
表 2.3 為太極拳運動後對血流動力學及心率變異度的效應。運動後 30 分鐘的
高頻功率比及運動後 60 分鐘的高頻功率比的變化百分比分別上升 38.3±63.4%及
46.7 ±61.4% 。 至於運動後 30 分鐘的低高頻功率比及運動後 60 分鐘的低高頻功
率比的變化百分比,則分別下降 19.6±36.8%及 16.8 ±51.7%。運動後 30 分鐘的所
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百分比與運動後 60 分鐘的所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百
分比之間不具統計差異,唯有運動後 60 分鐘的高頻功率與總功率的變化百分比大
於運動後 30 分鐘高頻功率與總功率的變化百分比,具有統計差異。

2.3.4 太極拳運動前與對照組血流動力學及心率變異度的比較
表 2.2 前二項為太極拳組運動前與對照組血流動力學及心率變異度的比較。 兩組人在心跳速率、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脈壓與動脈血氧濃度皆無統 計上差異。但是太極拳組運動前的心跳間期標準偏差、 心跳間期變異係數、總功 率、極低頻功率、低頻功率、低頻功率比以及低高頻功率比等在統計上明顯高於 對照組。

2.4 討論
2.4.1 太極拳的特點 太極拳是傳統東方所謂身心協調、動作緩慢卻又柔中帶剛的一種養生運動,它由一系列具有圓形、和諧以及放鬆的招式所組成。它的每一個招式都是由向心、 離心(陰陽)兩種力道保持平衡,以形成圓弧動作。太極拳運動能夠明顯地 增強人體下半身的強度,相反地上半身卻完全放鬆[。太極拳具有以下許多 有益的特點:第一,它不需要特別的工具、儀器及設備;第二,它不受時空的限 制;第三,它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和昂貴的金錢,容易在社區中推廣;第四,太極 拳對於心肺功能與健康有促進的效果。

Channer 及同事指出經過八週低運動量的太極拳訓練,急性心肌梗塞的病 人可以明顯地降有效低血壓。賴氏等人研究指出,經過二年追蹤發現,打太 極拳的老年人比沒有打太極拳的老年人擁有較佳的心臟血管功能,而且可以減緩

心臟血管功能的衰退,是適合老年人的一種有氧運動。他們更指出太極拳訓 練對許多健康都有益,是很適合老年人的運動。藍青等人的研究指出,經過 12 個月的太極拳訓練,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肌肉強度與柔軟度都有顯著的效果。 藍青等人後來又證實太極拳對於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能夠增強他們的 最大攝氧量、最大功率。同樣的,洪氏等人的研究也指出,長期規律地進行 太極拳運動,可以增進老年人身體的平衡能力、柔軟度與心臟血管功能。
本研究發現太極拳齡與心率變異度各項指標之間並無相關性。導致這樣結果 的原因有許多,例如練拳者的身體狀況、個體差異,投入練拳的熱誠以及練拳的 方法技巧等,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太極拳自律神經活性的調控。

2.4.2 太極拳與對照組的比較與討論 因為已有文獻證明太極拳可以增進心肺功能,因此值得進一步比較太極拳與
對照組之間心肺功能的差異。本研究發現雖然太極拳與對照組之間心肺功能沒有 差異,但是太極拳對受測者許多心率變異度的指標皆有效應。譬如太極拳組的心 跳間期標準偏差、 心跳間期變異係數、總功率、極低頻功率、低頻功率、低頻功 率比以及低高頻功率比等都明顯大於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個結果表示太 極拳的長期效果或說是太極拳的累積效果是提升低頻的部分,對於高頻的部分則 沒有影響。由於太極拳組具有較高的低頻指標,因此可以推論,長期打太極拳會 提升交感神經的活性。但是每次打完太極拳之後,研究證據顯示血壓、心跳速率 會下降,心跳間期標準偏差、總功率會變大,這些變化又好像與前面的推論相違 背。

2.4.3 太極拳對自律神經活性的短期效應
Hull 等證明,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時候,慢性運動不僅可以增加高頻功 率,並且可以預防心室振顫。Goldsmith 等證明身體健康程度與副交感神經的 活性有關,而且高頻功率的指標代表副交感神經的活性。Kurita 等指出,健康人 作出手掌反覆張開與收縮的運動,會使高頻功率明顯上升,但是低頻功率與低高 頻功率比則沒有統計上的差異。Wilmore 以及 Costill 也說當人體需求量愈大 的時候,隨著身體及情緒上多次的緊迫,會使得交感神經系統呈現優勢狀態,當 緊迫解除之後,副交感神經系統又會再度呈現優勢狀。本研究的結果是太

極拳的短期效應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同時抑制交感神經的活性,故本研 究的結果和以上諸研究結果相符合。因為老化以及疾病均會使副交感神經活性下 降,同時交感神經活性上升,且本研究的結果指出太極拳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的 活性,故太極拳運動是值得推荐給中老年人的。

2.4.4 可能的機轉 打完太極拳之後會產生令人放鬆、舒服的感覺,這可以從心跳速率與收縮壓
有意義地下降得到證實。心跳速率從尚未運動時的每分鐘 67.6±9.5 次,明顯地下
降至運動後 30 分鐘時候的每分鐘 65.9 ±7.8 次,持續又下降至運動後 60 分鐘時候
的每分鐘 64.6 ±8.2 次;收縮壓則從尚未運動時的 118.4 ±12.8 mmHg,明顯地下降
至運動後 30 分鐘時候的 110.8 ±11.1 mmHg 及運動後 60 分鐘時候的 109.9 ±11.1 mmHg。以上的結果吻合 Wilmore 以及 Costill 兩位教授所說,運動本身也算是一 種身體上的緊迫,運動結束也正是緊迫解除的時候,所以運動後副交感神經系統 處於優勢狀態,因此副交感神經的活性明顯的上升。所量測的結果也告訴我們, 當太極拳運動結束後,高頻功率比的指標隨著上升,並且證據顯示至少可以持續 維持一個小時。

2.4.5 方法上的考慮 橫斷式和縱貫式的研究方法是臨床研究最常用的二種方法,前者的好處是短時間之內便能獲得驗證的結果,儘快對假設提出檢驗。但是,橫斷式的研究有一 個缺點無法克服,那就是遺傳因素,簡言之就是個體差異的問題。例如練太極拳 的人可能先天的體能較佳,才會去從事運動,而那些先天體能較差的人,比較會 頃向於靜態的生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妨進一步用兩種縱貫式的研究方法, 來証明練拳者有較佳的心肺功能的確是因太極拳的訓練而來。第一、練拳者在長 期的追蹤下,心肺功能的衰退是否較對照組為慢?第二、在初學太極拳的過程中, 是否可觀察到受試者心肺功能有明顯的進步?縱貫式的研究方法應可以幫忙解決 個體差異的問題,但是缺點是費事又耗時,並非一般研究者都能夠完成的。

2.4.6 臨床的應用 綜觀之,太極拳運動不受時間約束、不受空間限制、不需設備、不費金錢、

運動傷害很少、沒有競速性及接觸性、單獨運動或團體運動都行、男女老少皆合 宜,故適合推廣作為國民的健身運動,尤其適合於中老年人。對於老年人口持續 成長、醫療支出不斷增加的國家,太極拳作為社區預防醫學、防止老化與復健運 動等多方面應用頗具潛力。從 2003 年起,全世界遭受到 SARS 之威脅,在這恐慌 期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長,活動空間無形中受到限制,於是人人變得緊 張、焦慮,太極拳運動的諸多利益,似可幫助大家渡過這段恐慌期,值得政府及 全民一起來推廣。

2.5 結論
太極拳對於中老年人的短期效應是其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以及借由調整交 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能力,使之趨向於降低交感感神經活性。因此,太極 拳是一種可以促進健康的運動,值得推荐給中老年人作為一種養生的運動。

自律神經系統可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兩大類,兩者相互拮抗以保持平 衡。交感神經的功能包括使心跳加快、瞳孔放大、腸胃蠕動變慢、排汗增加、使 肌肉孔武有力等,以便應付緊急狀況。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則包括使心跳變慢、瞳 孔縮小、腸胃蠕動加快、排汗減少、肌肉放鬆等,使人體呈放鬆狀態。最近二、 三十年的研究顯示心率變異度分析具有簡易、非侵襲性及可定量的優點,適合用 來研究自律神經系統的活性,因此臨床上常被用來早期診斷自律神經的病變,評 估危險因子、監測疾病的進展、和作為用藥的參考。

從促進健康的觀點來看,持續而有規律性的運動可以延緩老化,並減少慢性 病的發生。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應具有低衝擊力、非接觸性且運動量穩定的特性。 在傳統的運動中,太極拳、外丹功似乎具有這些特性,而且合乎經濟與方便的原 則,頗受中老年人的喜愛。根據文獻報告,太極拳可以增進身體的平衡能力,減 少跌倒的機會,降低血壓及血脂肪,並改善內分泌和免疫功能,此外,還可以降 低焦慮、緊張、憂鬱和情緒障礙,對心理健康也有幫助。至於外丹功的部份,雖 然在我們尚未發表之前還沒有科學性的文獻指出外丹功有益健康,但是一般民眾 相信鍛鍊外丹功對身體有好處,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人。

從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太極拳與外丹功的短期效應都是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上升,使交感神經的活性下降,且太極拳與外丹功的長期效應都是使交感神經 的活性上升,而不影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可見太極拳與外丹功在自律神經的活 性方面是不相上下的。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與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有密切的關係,至於交感神經的活性則攸關一個人的生命存活度,因此從本研究可得知,鍛鍊太極 拳或外丹功不僅在短期方面可以促進健康,長期而言更可能因此而提升存活度, 增強生命的應變能力。雖然太極拳降血壓的作用以及增加肺活量的功能優於外丹 功,但這兩種運動明顯都具有抗老化與促進健康的效應,值得推荐給中老年人作 為一種養生的運動。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

本文節錄自珍貴本太極拳研究 唐豪 顧留馨/著

mmexport1412074604889_1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
本文節錄自珍貴本太極拳研究 唐豪 顧留馨/著
運動離不開肌肉,骨骼和關節的活動,動作的協調是由中樞神經統一指揮的。
太極拳還包括了”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暢通經絡鍛鍊方法,由於源動腰脊,纏繞圓轉的螺旋勁運動,達於四梢,全身內外各部位的協調動作極為細緻,成為內外統一性、整體性的運動方法,因此其鍛鍊內容更為豐富有趣。

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是歷代太極拳家根據實踐經驗和集中群眾智慧,而累積起來的一些外型和內動的要求。這一部分是作者根據本身長期鍛鍊的經驗和體會,並參考眾說,加以歸納而寫成的。應該指出,太極拳由當初偏重於技擊,所以要求也多從技擊上著想,也極合乎人體生理規律,因此,增強體質和療病保健作用也很高,值得我們認真地、細心地學習和鑽研。

太極拳雖有”不在形式,在氣勢,不在外面,在內中”和”重意不重形”的說法,但這是指功夫較深,動作定型鞏固了,不再需要分心再姿勢和動作上面,而只須從”始而意動,既而懂勁”的內動來帶動外形,以致內外相合後,僅從神氣上專一鍛鍊而說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應該先重形後重意,必須力求姿勢正確,並在連貫複雜的動作中處處保持正確的姿勢,先求”形似”,然後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切不可躐等以求。正像練毛筆字一樣,應該先從正楷上下功夫,橫豎撇捺,筆筆不苟,長短闊狹,間架端莊,方可避免歪斜倒塌之病。外型端正了,然後講究運筆的逆入平出收筆藏鋒,凝散收斂,立骨出神,使內有雄勁之氣,外有端麗之姿;然後再學行書和草書,用功日久,方能隨意揮灑,自成法度。

練拳裡面,都有一定規矩,初學注意規矩,看似進度不快,實際上動作練的正確,其基礎築的穩固,有利於逐步的提升。正如上述,姿勢經過了不斷的檢查和修正,在整體動作中形成了動力定型,並符合了內動的要求之後,外之所形,莫非內之所發,能夠”明規矩而守規矩”再向”自動化”、”神似”方面發展,這樣才能夠”脫規矩而合規矩”,達到所謂”神化”的境界。各部位姿勢的要求都符合太極拳”柔中寓剛”的特點,適應太極拳由”鬆柔入手,化剛為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的鍛鍊步驟。

太極拳,顧名思義,是包含陰陽對立面的統一體。
陰陽指的是開合、虛實、呼吸、順逆、剛柔、輕沉、快慢、曲直、抑揚、化打、走黏等等,都是由內及外,以外引內的。因此,表現在姿勢上也處處是矛盾對立統一,彼此互相矛盾,而又相互聯繫,互相制約,互相轉化。某一部位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到其他部位,相反的某一部位姿勢正確,則也可以帶動另一部位姿勢逐漸趨於正確。因此,初學時可以有重點地專心糾正一部分姿勢,逐漸克服缺點,以免顧此失彼,達不到全面的提升。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勤練太極拳 有益活化幹細胞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4/06/29

想要延命益壽,除了食補外,太極拳也能達到功效!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太極拳運動可有效活化及提升幹細胞數量,進一步達到長壽的效果。此外,太極拳已證實可改善帕金森氏症、下背痛、平衡、跌倒與免疫病情,對於慢性冠性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也都有顯著的保健作用。

談到太極拳對人體健康的助益,目前擔任安南醫院暨中國醫大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昭庚指出,為了證實民間流傳太極拳有益長壽說法的真實性,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外科中西醫醫療團隊在經過3年多來系統化的研究分析,終於證實太極拳運動可增加幹細胞數量3~5倍,幹細胞愈多代表愈年輕,進一步證實讓人長壽的效果。

主持研究計劃的北港附醫暨安南醫院中醫部部長何宗融教授表示,研究團隊的受試者有60名年輕人,試驗分成練習太極拳、快走運動和不做運動3組,結果發現,練習太極拳的受試者,體內非常重要的幹細胞CD34+確實增加。中西醫醫療團隊韓鴻志教授補充說明,經常練習太極拳,還能讓人體內氣得以流通,促進身體循環。同時,也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提升人體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尿酸沉積,故能有減輕疲勞之功效,對慢性冠性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也都有顯著的保健作用。

中西醫醫療團隊梁文敏教授認為,練習太極拳改善身體健康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常見的頸椎病、頭暈、頭痛、高血壓、胃潰瘍、心臟病、糖尿病、失眠、食欲不振和身體痠痛等症狀,在練習太極拳一陣子後,病情多可見顯著好轉,甚至不藥而癒,太極拳運動目前已納入中國醫藥大學學生的三項基本核心能力之一。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停課聯絡

7/26 週日基礎班暫停上課一週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太極拳》可活化及增加幹細胞,有助延年益壽

本文出自中國醫藥大學研究發展處暨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電子報
《太極拳》可活化及增加幹細胞,有助延年益壽~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療團隊研究成果榮登國際權威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

『太極拳』運動好處多多!享譽國際的中醫針灸實証醫學宗師林昭庚教授偕國際知名的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教授帶領的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太極拳運動可有效活化及提升幹細胞數量,有助於延命益壽之作用;新發表的論文獲選為最新一期的再生醫學國際權威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 細胞移植」的封面故事。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療團隊獨步領先全球的研究成果「Tai Chi Intervention Increases Progenitor CD34+ Cells in Young Adults」,已獲得美國紐約Nature World News、英國倫敦、西班牙馬德里及中國大陸等國全球同步報導,更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所推薦;頓時,『太極拳』運動一躍成為當下中醫養生新顯學!
安南醫院暨中國醫大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教授於2010年榮獲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是開創台灣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第一人;林欣榮院長闡述研究動機說,由於長期以來坊間流傳練習太極拳運動有助身體長壽的說法,為證實此論述是否屬實,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外科中西醫醫療團隊在經過3年多來系統化的研究分析後,終於在此刻共同發表研究成果報告,證實3年以上的太極拳運動確實可以增加幹細胞數量3-5倍,幹細胞數量越多即代表這個人越年輕,故也實證了太極拳確實可以讓人長壽。
中醫針灸實証醫學宗師林昭庚教授指出,中醫傳統醫學不僅是全世界醫學的趨勢潮流,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其歸類為是互補醫學的一環,而太極拳運動更是中醫傳統醫學養生最重要的功法之一。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增加心臟功能,有效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功能的完善,均衡協調興奮及抑制功能,是故對精神創傷與神經衰弱修復具有良好的療癒功能。
主持研究計劃的北港附醫暨安南醫院中醫部部長何宗融教授說,為因應教育部推動教學卓越計畫,故本團隊在中國醫藥大學校園內推動「中國醫大‧太極八法」-掤、扌履、擠、按、採、挒、肘、靠,讓初學者可以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學習太極拳。練習太極拳運動必以鬆柔為基礎,以鬆而不懈和緊而不僵為原則,並強調虛靈頂勁、沉肩墜肘、氣沉丹田、虛實分清、陰陽相濟、一動無有不動,如此的練習方法可以有效讓緊張忙碌的現代人,充份獲得身心靈之保健,並不斷追求個體本身、個體與自然以及個體與社會的三元協調,達到維持健康、提升氣質與提高生活品質之目標。
雖然,太極拳已被報導證實可改善帕金森氏症、下背痛、平衡、跌倒與免疫病情。擔任太極拳國家級教練的何宗融醫師透露,研究團隊的受試者有60名年輕人,試驗分成練習太極拳、快走運動和不做運動3組,結果發現,練習太極拳的受試者,其CD34+有所增加。(帶有CD34+是一種對人體的功能和結構非常重要的幹細胞,參與細胞自我更新、分化和增殖造血幹細胞的“集群標記”)
中西醫醫療團隊梁文敏教授認為,實務上因練習太極拳運動而讓身體受益的例子不勝枚舉,舉如頸椎病、 頭暈、 頭痛、 高血壓、 胃潰瘍、心臟病、糖尿病、失眠、食欲不振和 周身酸痛等病徵,皆能在練習太極拳運動一段時間後,不治而癒或是病情有了顯著改善。
太極拳運動是中國醫藥大學學生的三項基本核心能力之一。經常練習太極拳,一來讓人體內氣得以流通, 促進身體循環。二來也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提升人體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尿酸沉積,故能有減輕疲勞之功效,對慢性冠性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也都有顯著的保健作用。

http://www2.cmu.edu.tw/~cmcrdc/epaper/detail.php…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太極拳的健康效果

本文節錄自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保健管理中心(Healthy Center)
辻岡三南子論文   謝尚軒節錄翻譯
太極拳の健康効果―転倒とバランス機能を中心として―.27(1):75-80,2009
太極拳の健康効果―免疫機能,メンタルヘルス―.28(1):53-57,2010

本篇重點著重於以健康運動目的來修習太極拳的效果
1.太極拳的動作
在緩慢的動作.呼吸及精神上的一致是很要求的,作為運動來說對健康的效果是很好的
因為在精神上也很有幫助,亦拿來作壓力及精神疾病的預防。
作為健康法的太極拳,動作放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心情安定輕鬆,身上沒有用多餘的力,身體放輕鬆。動作柔緩,動作圓緩舒展不間斷。
重心下沉配合許多膝蓋彎曲的動作。這樣的動作很適合強化下盤腳腿。

太極拳的動作,主要是下盤為主動作與氣的配合,重心及方向的移轉,千變萬化。
雙腳及單腳重心轉換的練習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是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都能夠應付。
緩慢的動作對於肌肉力量的維持及增加效果很好,身體的平衡及關節及肌肉的協調性都能得到很好的訓練。

印象中太極拳是輕運動,因為動作緩慢,較適合年紀大的老人,另外也可以被應用在心臟病等的患者。實際上整個套路練習或是選擇一部分的動作練習都可以,依照每個人體力的狀況來調整。對於體力不錯的人來說可能會很喜歡,在太極拳運動強度的部分可以做出很多調整,太極拳種的選擇,拳架的高低,練習時間的長短,太極拳的熟練度等,這樣的運動連很熟練的人的運動強度都能得到滿足。傳統太極拳練習時對於脈搏及氧氣攝取量等監測,氧氣攝取量最大可達55%,已符合中等的有氧運動標準。

2.骨密度及太極拳
在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方針中,有描述運動能防止骨質流失與骨量維持及增加。
年輕人為了預防將來發生骨質疏鬆症,高骨密度是非常必要的,在運動及鈣質攝取很重要。在最大骨密度增加的情況下,當骨密度開始下降時還是能延緩骨折的發生。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及治療方針記載到骨密度指標及運動效果的關係,負重抵抗運動訓練每周三次與沒有訓練的人比較骨密度有增加,特別是重量負荷位置的骨頭,骨密度增加,也有許多認同這個論點的相關報告。
關於中高年者,運動對於骨量維持或增加及骨折的防治都有著一定的效果。重量訓練及有氧運動階段性練習等並列,太極拳也是有效的運動。已更年期後婦女隨機挑選對象實驗(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每周練習太極拳五次每次45分鐘,持續一年後對照其他運動,太極拳對於減緩骨質流失有著相同的效果。

3.跌倒與太極拳
a.預防跌倒的重要性
骨質疏鬆症骨頭的強度也不佳,如果沒有發生骨折也就不會發生臨床的問題。
高齡者骨折多發的位置大多在脊椎椎體.大腿骨頸部.橈骨遠端…等位置,高齡者的QOL(心功能)及ADL(日常生活功能)容易同時發生低下,致椎體骨折及大腿骨頸部骨折,特別是大腿骨頸部骨折老年人最容易發生,大概全部都必須住院手術,手術一年後在不需要看護的情況下可外出的人約不超過30%,很容易留下臥床不起的問題,看護對家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另外,國家的財政方面,伴隨著高齡者患者的增加在醫療方面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大腿骨頸部骨折九成以上都是因為跌倒,尤其是高齡者跌倒的頻率很高,國外報告65歲以上有30~45%以上會發生。日本的報告則是稍稍低了10~25%左右,這樣的頻率相當的高。有10~15%跌倒造成骨折加上頭部外傷等重大外傷,所以跌倒防止對於高齡者的QOL及ADL維持是很重要的。

b.骨質疏鬆的預防及治療方針說到太極拳預防跌倒的效果
根據骨質疏鬆的預防及治療方針,運動可以增加骨強度,以平衡覺機能低下為例,對於減少跌倒的危險性是可以期待的,2003年關於高齡者跌倒RCT的文獻檢討,以曾經跌倒的長者來接受肌力訓練及平衡覺訓練者跌倒的相對危險率為0.8(95%信賴範圍:0.66~0.9),而,另外,同研究太極拳的跌倒相對危險率為0.51(95%信賴範圍:0.36~0.73),防止跌倒的效果優異。
也有關於其他太極拳的跌倒防止效果的論文,70歲以上在家的高齡長者,比較練習太極拳及練習伸展操的群體,約6個月時間,伸展操群體約46%發生跌倒,而太極拳群體約27%發生跌倒狀況,太極拳對於肌肉力量及平衡覺的強化,防止跌倒的效果受到肯定。

4.太極拳與平衡覺
跌倒的主要原因,中高年齡長者肌力不足,步行能力及平衡覺衰退。要保持平衡覺、視覺等知覺及肌肉的協調性等複雜因素的影響, 為了不跌倒在視覺及前庭機能固有感覺等非常的重要。
太極拳可以控制速度緩慢的動作,一般平常的體重行動,單腳站立,足關節彎曲等動作,在重複動作的基礎上進行著關節的微妙的動作及肌肉的協調性,有助於平衡覺機能的改善。練習太極拳的人與沒有練習太極拳的人比較來說有練習的人身體姿態、平衡覺的控制能力較為優秀。為了能夠緩慢的移動身體,長時間單腳站立或是重心在身體單側。太極拳是有氧運動,對於肌力、柔軟度等再加上平衡覺機能都有很好的效果。在以有氧運動能、肌力、健康效果為目標的時候,通常的運動標準每天30分鐘以上。
關於平衡覺機能改善與防止跌倒,以RCT抽樣健康的高齡長者每周1~6次,每次45~90分鐘可以見效,通常需要12周以上的持續練習。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美國研究打太極拳的好處 – 紐約時報中文網

節錄自美國研究打太極拳的好處 – 紐約時報中文網

太極拳是一種動作柔和的武術,它採用腹式呼吸法,姿勢有點像舞蹈。對很多年齡段的人來說,它都是非常有效的鍛煉方法。最近的多項研究和詳檢都發現,練太極拳能提高或改善平衡力、腿部力量、心血管耐力、脈搏率、肌肉靈活度、免疫系統反應、睡眠習慣、幸福感、自我價值感,以及在認知測試中集中注意力和完成多項任務的能力。
去年的一項研究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研究者把過去幾年練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和年齡相仿的久坐成年人的大腦進行比較。與從未練過太極拳的調查對象相比,太極拳練習者大腦中與決策和注意力相關的部分表現出更好的連通性和其他層面健康度的改進。
波士頓塔夫茨醫學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的補充與整合醫學中心(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主任王晨晨博士(音譯)說,總的來說,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和心理社會健康程度」。
不過,俄勒岡研究所(Oregon Research Institute)的項目首席研究員(PI)李福中(音譯)說,科學家們還不確定太極拳是否大大優於其他輕中度運動,比如散步、瑜伽和負重訓練。李福中研究過太極拳。目前尚無把太極拳和其他運動進行比較的相對效果研究。
但是,練太極拳肯定好過不運動或進行非常輕微的運動。「我們的研究確實表明,太極拳比拉伸等低強度運動的效果要好很多,」李博士說。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太極拳與過動兒 Tai Chi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DHD

節錄自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clinicaltrials.gov(臨床實驗.gov) Tai Chi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DHD
謝尚軒 節錄/翻譯

由於語言能力的限制,所以提出大致重點如下:
過動兒(ADHD)對於個人和社會有著巨大的影響,以目前的標準治療來說有效性是有限的。
我們研究了一種對於過動兒新的核心治療方式,從而有助於在其行為控制持的續改進。
我們以太極拳,針對改善運動行為控制的完善的行為和生理,改善過動兒的症狀。
所提出這樣的研究為新治療方式提供了巨大的治療潛力且不良反應的風險不大。

會使用這樣的療程是透過兩個互補的動機:
1)過動兒在運動控制的障礙(和相關)的行為控制核心不足而混亂。
2)在認知和行為的控制的優點 , 已在成人學習太極,舞蹈,或靜定中得到了驗證。
這些證據提供了足夠的根據為我們提出了運動為主正念訓練過動兒的實驗。
具體來說,我們建議評估以太極為基礎。我們選擇了這種方法的幾個原因:
1)太極拳是紀錄上最行之有效的以運動為基礎來干預與治療的方式,包括認知方面的效果。
2)雖然有許多以運動來改善認知的證據 , 太極為8-12歲在遊戲中最容易的實施方式以”推手”的形式實施。
3)太極輕柔的運動,甚至可以在很多限制的情況下實施,並且是在美國容易得到,在這項研究中開發的協議將直接分布在國家級層面。

假設:在經過太極的實驗療程後,過動兒顯示出行為控制與情緒控制的進展,我們進一步的期盼,以行為動作為基礎的訓練將有助於過動症狀的減緩。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太極拳是專門給老人家學的?

2015/07/02 謝尚軒

自大學時代接觸陳氏太極拳至今已十幾個年頭~
總會有人覺得有趣問我”阿..太極拳不都是老人家在學的….?”
我總是笑笑地說”興趣啦!”
或許是青少年時期的我對於武俠夢所懷抱的憧憬,當時覺得會這種上乘功夫的人很神秘~很酷~很厲害~所以我想學!!
(當然這邊要特別說明很多門派功夫都是上乘功夫)

但實際接觸修習太極拳後深深的被這內家拳中具代表性的功夫箇中的魅力所吸引
其中感受到的益處與快樂並不僅只是滿足原本學習的初衷那樣的簡單
一般人對於太極拳的認識大多來自於電視或是公園看到的都是叔伯阿姨所做的太極拳運動
在外面看來太極拳動作緩慢輕鬆好像沒什麼難度
但實際上人體內部的小宇宙卻是不斷的在進行著運作與調整
這也是為什麼太極拳打完不會喘(不耗本身元氣)但渾身發熱微微出汗的原因(氣血循環)
至今還是很開心能堅持走在太極拳這條路上

其實學習太極拳並沒有什麼年齡層的限制
但我認為其實越早接觸越好,這話怎麼說呢?
以學習效率方面來說,年輕人學習速度較快記憶力較佳
光是陳氏太極的基本套路(老架一路)就有75招(謎之聲:還有其他套路啊…..)
大家是否記得學生時代是否曾經參加過啦啦隊或是其他基本體操之類的練習呢?
這些可能相對於太極拳來說不算複雜的動作,在那個大腦最黃金的時期再加上每天課間(後)的練習都很不容易才能熟練的記住
更不用說年紀稍長一周可能上一次課的情況下能將套路記熟~~
再來以生理的層面來說
人的身體一般來說經過青壯年期後可能開始要走下坡
若沒有經過鍛鍊與保養,年老的時候身體可能連走路都很吃力了更別說要學習太極拳了
在早期的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中有段文章寫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無論在其後的醫書《金匱要略》之中把”上工治未病”列為全書之首,开编之綱。或是《難經》的第七十七難”論上工中工之治病”
都一再的說明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
所以在身體退化之前就開始鍛鍊,即便無長足的進步也不至於有太快的衰退
尤其太極拳本身對於素有第二心臟之稱的腿部、心血管系統、腦部運作、神經系統的鍛鍊
在在的都說明著身體保養保健要趁早開始
如作者當初在陳家溝學拳時遇到許多外國朋友也前來長時間的練拳
我很好奇地問他們”為什麼要來這麼遠的地方學陳氏太極拳?”
其中有位德國拳友Wolfman告訴我最原始的理由其中有一項是”我的健康出現問題了,醫生開的處方籤要我打太極拳,後來我越來越喜歡這個運動,很高興太極拳醫治了我”
這令我相當的驚訝,也相當的慶幸~
驚訝的是外國朋友對於太極拳的認同,慶幸的是我不是身體不好了才想學太極拳
後來我回答他我想是你救了你自己,因為是你決定開始學習太極拳,他很同意我的回答~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學習太極沒有最佳的時間點
只要想學,什麼時候都是最好的時機
就如同照片中的種(音同:衝)曼華阿姨,從六十多歲開始學習太極拳,都已經年屆七旬每天還是很開心的學習
她這樣追求健康以及勤於學習的精神我想是我們學習效法的典範

種曼華
種曼華 女士

 

P1260325
與種阿姨及其他拳友一同攝於陳家溝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巴金森氏症、憂鬱症纏身 他靠打太極拳痊癒了

巴金森氏症、憂鬱症纏身 他靠打太極拳痊癒了
引用自2015-06-11 14:54 自由時報〔記者顏宏駿/員林報導〕

家住彰化縣員林鎮現年64歲的陳英輝,3年前巴金森氏症悄悄上身,全身不自住顫抖,行動遲緩,之後引發嚴重憂鬱症,本身為太極拳國家教練的他,逼自己每天打太極拳兩小時,如今顫抖症狀完全改善,心情樂觀開朗,被鄰居稱為「太極奇蹟」。

陳英輝轉述中國醫藥學院主治醫師蔡崇豪的話說,「你的案例非特別,可以作為醫學個案研究」而員榮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葉宗勳說,巴金森氏症的成因有多種,主要為自發性及退化性,自發性可以透過規律的運動改善,該個案的病人,有可能是「自發性」的巴金森氏症,才有可能痊癒。

陳英輝說,他病發時,手和腳都會不自主抖動,走路用拖行,說話也抖不停,經中國醫藥學院確診為巴金森氏症。

他說,主治醫師蔡崇豪向他說「情況不會改善,吃藥只能預防惡化」,當時他無法接受自己未來要面臨病痛的折磨,憂鬱症也悄悄上身,他每天窩在床上躺睡,幾度想一走了之。

去年初心情跌到谷底,憶及當年學太極拳時老師有提及一套「太極拳神功」,他相信這套拳法之所以稱為「神」一定有其原因,便打起精神猛練。

他說,一天之內他一定要打兩小時,一個套路十分鐘,他不斷的練,每天練得汗流浹背,一直到11月時,彷彿「任督二脈」打通,全身突然舒暢無比,顫抖的情況不再,他開心地想向大家介紹這套拳法。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