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通知 – 11/29

各位同學:
本週日(11/29 )周日基礎班因故停課一次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氏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 上肢

手部
(一)肩、肘
練太極要松肩沉肘。
肩肘相連,能鬆肩自然能沉肘;能沉肘,自然能鬆肩。
故練習時應經常注意兩肩關節的鬆活,有意識的向外引伸,把肩關節的勁自然地逐漸拉開放鬆,使兩肘下沉,這樣運動起來就沒有絲毫阻礙。

(二)手
引勁落空、避實擊虛,手是第一道防線。
太極拳練到高深程度時,周身無處不是拳,挨著何處何處擊,但仍以手最為靈便。
故說”出手不見手,見手不能走。”
主要手型分為掌、拳、勾。

掌:又稱為瓦掌。
指肚微微向後張,勞宮穴要虛,虎口要圓。
每個手指與身體的其他部位都有一定的關係,如拇指與胳膊和前胸、食指與前肋、中指與腋下的肋部、勞宮穴與中心、無名指與後肋、小指與後腰(即命門一側)、虎口與腋窩…等。
如虎口夾住,用了僵勁,腋窩就有反應,也像夾住一樣(即影響肩關節放鬆);虎口用力張開,腋窩就像架起來一樣。
虎口自然張圓有利於鬆肩。
練習時出掌要自然,手指要舒展。

拳:要求四指綣曲,拇指扣其上面,不要太用力,但觸物時要握緊。

勾手:五指自然捉攏,不可用力,腕微曲。
手與肩、肘,同足、膝、髖要求一樣都須完整一致。
運動時如果手引伸過度,容易把臂拉直,不符合鬆肩沉肘的要領。
而過分的沉肘,忽略了手的引伸,則易造成臂過於彎曲的毛病。
練習時,在不破壞鬆肩沉軸的原則下,宜使臂部保持一定的弧度,手儘量舒展引伸,做到動作圓滿順隨,輕而不浮、沉而不僵、靈活自然。

在手的動作要領上,拳論中還有”手領神隨,身法步穩”之說。
太極拳注重意識引導動作,這是一個特點。
武術中不論什麼拳術,都包含技擊的方法,應用時因人變化,避實擊虛,整練零用。
實際應用不是依照套路的形式出現,而是通過這種方法,提高身體素質,使身手內外各個部位,在各個角度都能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熟練技擊方法。

節錄於陳小旺大師著世傳陳氏太極拳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停課通知 – 11/1

各位同學:
本週日(11/1)周日基礎班因故停課一次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氏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 腿部

圖片1
拳論中講的
“其根在腳,發於腿”
“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
都是指步法進退、發勁的根源在於腿部。腿部姿勢不當,往往會影響上體的動作。
所以拳論中說
“有不得機不得勢之處,身便散亂,其病當由腰腿求之”
這說明上體姿勢的毛病,多數與腿有關,腿部虛實不明,則變換不靈。
所以,練拳練拳要時時注意下肢的姿勢和步法。

無論哪種步法,都要注意分清虛實和進退步的變換。
這主要取決於髖、膝、踝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有一處姿勢不當,就不利於虛實的變換和重心的穩定。

髖關節要鬆。上身轉體靈活、下身提腿落腳輕靈,才能稱為”髖關節鬆”。
練習時可根據動作方向,注意將髖關節微向後收縮,以助身體的中正。
同時,放鬆腹部有利於氣沉丹田。

對於膝關節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實腿的膝蓋不超過腳尖,腓腸肌(小腿肚)不超過腳跟,屈膝時配合”鬆髖”,達到膝關節靈而不僵。
例如,弓步的前腿為實,後腿為虛。
實腿彎曲的膝蓋不能超過足尖,超過則影響髖部的放鬆和關節的靈活。
虛腿伸直則膝窩(委中穴)莫軟,後髖部鬆沉,使膝部留有餘地,便於靈活轉換。
屈膝與鬆髖的配合,和鬆肩沉肘ㄧ樣,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踝關節受生理條件所限,他沒有膝、髖關節活動幅度大。
練習時,要按運動的方向順隨膝、髖關節做支撐旋轉、上翹、下垂、裡扣、外撇等動作。
保持自然放鬆的靈活狀態,否則就不能達到”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的要求,影響全身的協調配合。

 

節錄於陳小旺大師著世傳陳氏太極拳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氏太極拳對於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 軀幹部

FB_IMG_1442101665757
(一)胸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含胸”,如果胸部挺起,則心氣不易下降,橫氣填胸,丹田空空,身體上重下輕,下盤不穩。
但若兩肩前扣,形成弓背聳肩的不良姿勢,同樣影響行氣和動作的優美,並會壓迫胸腔,影響呼吸。

怎麼樣做好”含胸”呢?首先應保持脊柱自然直立,頭頸豎直,兩肩下沉,兩肘下垂,胸背肌肉要隨著兩臂的伸展
動作儘量的舒展開,做到自然鬆弛;將胸微向內含,做到既不呆滯,又不勉強。含胸的同時要配合”塌腰”。
含胸不塌腰易形成弓背,塌腰不含胸易往外挺胸,所以兩者必須兼顧。

(二)腰
練習太極拳,腰脊尤其重要。
拳論中說
“腰如車軸,氣如車輪,用力在腕,機關在腰”
“腰脊為第一主宰”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
這都是說腰脊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起著主宰的作用。

“塌腰”是對腰部的具體要求。
腰部要有意識的下垂,但不可以用力,不能使腰部肌肉緊張而影響轉換的靈活性,要按照脊柱的生理曲線自然下塌。
這裡還需要注意,含胸塌腰都是向下鬆沉,頭頂要保持虛領起,使脊柱有上下對拉之意。
脊柱是貫串整個軀幹的中軸,起著維持身體姿勢的作用。

(三)臀、襠
練習太極拳時要適當地垂臀和歛臀,就是說,臀部不要外凸。
不然易造成腰部前挺和胸部突出的現象,使胸肌緊張而影響呼吸的自然調節和周身動作的完整性。
因此,必須使臀部下垂、臀肌微微收斂,以保證軀幹的正確姿勢。

練太極時對襠部的要求更為嚴格,襠要”吊”或”裹”。
有人把提頂和襠聯繫起來,稱為”提頂吊襠”,就是有意識使肛門肌肉向內收斂,但不可用力,並要與垂臀相聯繫。
垂臀,則骶骨和脊柱形成直線,以利周身動作的完整性。他和”提頂”的要求一樣,靠意念的支配,而不是用拙力。
練拳時要求開襠、圓襠,在鬆、圓中使身法轉換靈活。
拳論中說的”開襠貴圓,使來脈虛靈”就是這個意思。

節錄於陳小旺大師著世傳陳氏太極拳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停課通知 – 10/11

各位同學:
本週日(10/11)為雙十節連續假期,周日基礎班停課一次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小旺大師七十華誕陳家溝太極廣場上演千人太極

祝師傅陳小旺大師七十華誕,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網站照片連結 : 陳小旺大師七十華誕陳家溝太極廣場上演千人太極

12132486_10153704808952238_5234529875464305340_o

 

 

12096397_10207945360531634_4270237944011319076_n12066038_10153704808947238_371826820927836722_n (1)
10734136_10153704809467238_2353394915292023341_n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陳氏太極拳的十大要論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統,分必有合,天地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 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可散為萬殊,而萬殊鹹歸於一本,拳術之學,亦不外 此公例。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夫所謂 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俯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而為一者也。 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 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 之謂歟!而要非勉強以致之,襲焉而為之也。當時而動,如龍如虎,出乎而爾, 急加電閃。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岳。且靜無不靜,表裏上下 全無參差牽掛之意,動無不動,前後左右均無遊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禦之也。若火機之內攻,發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煩擬議,誠 不期然而己然。蓋勁以積日而有益,工以久練而後成,觀聖門一貫之學,必俟 多聞強識,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進,不可躐等,不可 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漸進,夫而後百骸筋節,自相貫通,上下表裏,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總歸於一氣矣。

第二章 氣

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無曲者矣;蓋物有對待,勢有回還,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論捶者,而兼論氣者矣。夫主於一,何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呼則為陽, 吸則為陰,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上 升即為陽,陰氣下行仍為陰,此陰陽之所以分也。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為清, 降而下者為濁,清者為陽,濁者為陰,然分而言之為陰陽,渾而言之統為氣。 氣不能無陰陽,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鼻不能無呼吸,口不能無出入,而所以 為對待迥還之理也。然則氣分為二,而貫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為拘焉耳。

第三章 三節

夫氣本諸身,而身節部甚繁,若逐節論之,則有遠乎拳術之宗旨,惟分為三節 而論,可謂得其截法:三節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頭為 上節,胸為中節,腿為下節。以頭面言之,額為上節,鼻為中節,口為下節以 中身言之,胸為上節,腹為中節,丹田為下節。以腿言之,膀為恨節,膝為中 節,足為梢節。以臂言之,膊為恨節,肘為中節,手為梢節。以手言之,腕為根節,掌為中節,指為梢節。觀於此,而足不必論矣。然則自頂至足,莫不各 有三節也,要之,既莫非三節之所,即莫非著意之處,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 中節不明,滿腔是空,下節不明,顛覆必生。由此觀之,身三節部,豈可忽也? 至於氣之發動,要從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 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底,四肢百骸,總為一節,夫何為三節之有哉!又何三節中之各有三節雲乎哉!

第四章 四梢

於論身之外,而進論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氣者 亦所罕聞,然捶以由內而發外,氣本諸身而發梢,氣之為用,不本諸身,則虛 而不實;不行於梢,則實而仍虛?;梢亦可弗講乎!若手指足特論身之梢耳! 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發其一也,夫發之所系,不列於五行,無關於四 體,是無足論矣,然發為血之梢,血為氣之海,縱不本諸發而論氣,要不可雖 乎血以生氣;不雖乎血,即不得不兼乎發,舌為肉之梢,而肉為氣之仁,氣不能行諸肉之梢,即氣無以充其氣之量,故必舌欲催 齒,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齒也,筋梢者,指甲也,氣生於骨而聯於筋,不及乎齒,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爾者,要 非齒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則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氣自足矣, 豈覆有虛而不宜,實而仍虛之弊乎!

第五章 五臟

夫捶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實為性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為心,肝,脾,腎也。心屬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屬木, 而有曲直之形。脾屬土,而有敦厚之勢,肺屬金,而有從革之能。腎屬水,而 有潤下之功。此及五臟之義而猶準之於氣,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其在於內胸廊為肺經之位,而肺為五臟之華;蓋故肺經動,而諸臟不能不動也。兩乳之中為心,而肺抱護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經之位也 。

心為君,心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命焉;而兩乳之下,右為肝,左為脾,背之 十四骨節為腎,至於腰為兩背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又為諸臟之根源;故 腎足,則金木,水,火,土,無不各顯生機焉。此論五臟之部位也。然五臟之 存乎內者,各有定位,而見於身者,亦有專屬,但地位甚多,難以盡述,大約 身之所系,中者屬心,窩者屬肺,骨之露處屬腎,筋之聯處屬肝,肉之厚處屬 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無窮,肺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 快如風,是在當局者自為體驗,而非筆墨所能盡罄者也。

第六章 三合

五臟既明,再論三合,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台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 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 執非內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臟 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 六進

既知三合,猶有六進。夫六進者何也?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鋒,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進也。氣聚於腕,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 此所以腰貴於進者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為矣;此所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共為六進,此六進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全無 抽扯之形,六進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 身法

夫發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身法維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理其力,開拓而莫阻。高,則揚其身, 而身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身有攢促之形。當進則進,彈其力而勇往 直前。當退則退,速其氣而回轉扶勢。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左右惡敢當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為之也。察夫人之強弱,運乎己之機關,有 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隨時以轉 移,豈可執一而論。時而宜進不可退,退以餒其氣。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 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助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不覺其為後。側 顧左右,而左右不覺其為左右。總之:現在眼,變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 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 可置而不論乎。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戰,本諸身。而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以為手之轉移者,又在於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動之機,抑揚伸縮,非步何以示變化之妙。即謂觀察在眼,變化在心,而轉變抹角,千變萬化,不至窮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強可致之也。動作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 覺,身欲動而步以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早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 驅而若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之,其斯之謂歟!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 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進,而後步亦隨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 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 有定位矣。總之:捶以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與不活,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第十章 剛柔

夫拳術之為用,氣與勢而已矣。然而氣有強弱,勢分剛柔,氣強者取乎勢之剛, 氣弱者取乎勢之柔,剛者以千鈞之力而扼百鈞,柔者以百鈞之力而破千鈞,尚 力尚巧,剛柔之所以分也。然剛柔既分,而發用亦自有別,四肢發動,氣行諳 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於內,而外現輕和,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 無柔則還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剛柔相濟,則粘,遊,連, 隨,騰,閃,折,空,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 武豈可忽耶。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新發現!太極能改善4種疾病

本文出自康健雜誌 Web only2015.09.25 作者:林貞岑

中國傳統太極改善慢性疾病,近來又獲國際肯定。
2015年9月《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研究指出,太極對癌症、骨關節炎、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四種慢性疾病大有幫助。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回顧33篇研究發現,太極能提高身體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緩解關節炎引起的疼痛、腫脹感,比其它措施更有效。對慢性堵塞性肺疾、乳腺癌、心臟衰竭的人也有改善作用。

因為太極運動和緩,卻能強化肌肉、平衡,集中精神、放鬆和呼吸控制等,對身心都有助益,屬低強度運動,適合大部分人鍛鍊,尤其是中老年人。

事實上,台灣早在二十年前就曾研究太極登上國際期刊。太極拳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常被視為公園裡的老人活動,近來卻躍上國際,成為科學化醫療處方,除了被證實能預防兒童氣喘,還能防止跌倒、改善疼痛、關節炎及巴金森氏症步態不穩等,輔助治療效果不錯,有些歐美醫院已把太極拳當成正式復健項目。

台灣也有一群熱心的神經科醫師如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汪漢澄等,設計簡易太極拳,親自帶著動作障礙甚至舉步維艱的巴金森氏症病友一起站或坐著舞動手腳,「巴金森氏病人持續有恆地練習太極拳,可以享受更佳的生活品質,」他說。

一年多前開始帶領巴金森氏症病人練太極拳,汪漢澄也認為太極拳是一種合乎科學原理並且確實掌握身體力學、有效的運動方式,「練習一次有一次的效果,練習一年有一年的效果,」練太極拳完全無法偷快。

此外,太極拳還能提升心肺功能和肌力,對心血管疾病的人大有幫助。

台大復健科20年前就曾做過太極拳與心肺功能的研究,並登上《美國老人醫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負責多項研究計劃的台大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藍青提到,研究發現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病人練習太極拳一年後,最大攝氧量增加10.3%,表示心肺和運動能力增加。

「太極拳是中等強度運動,不受場地限制、容易持續練習,是心血管疾病很好的復健運動,」藍青歸結說。

太極拳為什麼有效?跟其他運動方式有何不同?

「太極拳是All in one,」研究推廣太極拳多年,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孫維仁以運動醫學分析,太極拳結合了心肺耐力、肌肉鍛鍊、累進時間和強度,是少見的全方位運動,而且無年齡限制,「到90歲都可練。」

進一步分析太極拳動作,主要在下盤核心肌群的穩定,半蹲姿練習可訓練小腿、大腿和腳掌肌肉;單腳站立、重心轉移等能改善平衡能力,「老年人可因此減少一半以上的跌倒機會,」藍青解釋,太極拳的平衡鍛鍊可運用在協助腦中風和巴金森氏症患者改善平衡。

以腦科學來看,太極拳把動作變慢,細膩拆解了運動的軌跡,也因此每個動作要心念集中,讓大腦重新思考組合動作協調。

「練太極拳其實在練腦,」汪漢澄說,有些疾病如巴金森氏症是大腦某部份細胞毀損了,因此出現動作障礙,但太極拳能活化僅存的腦細胞、激發更多潛能。

以中醫來說,太極拳不但具有運動好處,還能幫助經絡氣血運行,「太極拳可以收歛氣並運行任督二脈,對五臟六腑都有幫助,」身為國家級太極拳教練,最近以一篇太極拳能刺激幹細胞研究登上再生醫學期刊《細胞移殖(Cell transplantation)》封面,中國醫大中醫系教授何宗融表示,生病的人氣滯血瘀,太極拳不但可以行氣、幫助氣血循環,太極拳的身形擺動有助恢復身體功能,意念專注則能靜心、定心,身心都能獲得提升。

罹患巴金森氏症卻仍到處趴趴走的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前理事長陳國顥,規律用藥、打太極、騎單車,10年來已參加過兩次單車環島,他曾說:「雖然病情不可能痊癒,但我覺得在病中過得獨立與舒服些。」

極拳並非傳奇、神話,並不會立刻讓疾病消失不見,但是,它卻能讓你在面對病痛的時候,保有最優雅從容的姿態。

練太極看這裡,醫界葉問給入門者6建議

量力而為。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汪漢澄認為,只要能站能坐就可練太極拳,不論哪一門派,目前一般醫療復健多半採用改良過的簡化太極拳,約莫8~10招,雖然招式不大一樣,效果都不錯。唯一要注意的是強度,最好量力而為、不要勉強。

從鬆柔、功操、鬆筋開始。研究太極拳、本身也練習多年,台大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藍青醫師建議,從鬆柔、功操、拉筋及單式開始,循序漸進。太極拳的鬆柔是指呼吸運動;功操則類似體操;鬆筋轉揉腳,類似練拳前的準備。體力較差的入門者可先練呼吸、拉筋平衡提升肌力,改善基本體能。

中國醫大中醫系何宗融提醒,練太極拳不要追求難度,「練習時不必和所有人蹲在同一平面上,」他認為斟酌個人的能力,做到可以做的就好,如果練完隔天精疲力盡,表示前一天運動量或時間超過,要調整,「你不是要當格鬥選手,而是運動健身,」何宗融說,除了不要逞強,練習太極拳前後一定要練舒展動作暖身、熱身,才不易受傷。他建議可從簡單的太極八法開始練,這是所有太極拳的必打招式,所有動作對應了中醫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的調養,也可單練,效果不錯。

蹲高蹲低不勉強,用自己覺得舒服的高度。太極拳對下肢負擔大,汪漢澄解釋,許多太極動作會把全身重量放在一隻腿上,建議初學者可以蹲高一點,也就是所謂的高架。太極拳以外型分為高架、中架(半蹲打)及娃娃架。娃娃架的蹲姿最低又稱工夫架,姿勢優美但運動強度高,適合年輕人,但對年長或膝蓋不好的人較有傷害。

平衡感較差,避免太極推手及旋轉動作。另外,平衡感較差的人要避免推手及旋轉動作,容易跌到;不要單腳站立,以雙腳碰地旋轉較穩當,像中風或巴金森氏症患者練習太極拳時,旁邊還是要有人看一下,以免跌倒受傷,汪漢澄建議。

心臟手術後經評估再練太極拳。如果剛動完心臟手術,不建議立刻練太極拳,因為心臟病人術後運動仍有風險,需小心評估,最好先在醫院做復健,出院後也就是心臟復健第三期練比較安全,藍青建議。放、化療期間可練呼吸、蹲馬步。至於癌症病人在放、化療期間身體較虛弱,專家建議可做鬆柔、呼吸運動,體力好點可以蹲馬步,對體力恢復都有幫助。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

祝大家中秋佳節快樂~

中秋佳節將至~
太極意象在此祝福大家闔家團圓佳節愉快~
12004030_10207890551281437_2727285153874392162_n

Share Button

臉書粉絲團留言

則留言